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文保在山西省代表团驻地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山西确定了“转型综改,创新驱动”战略,把文化旅游业当作山西转型发展中非煤产业的第一产业。王文保代表的话,充分表达了山西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转型综改的迫切愿望。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灿烂的历史文化、壮美的山河风光,赋予山西旅游无限魅力。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我国古建筑现存最多的省份,其中元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占了全国75%,全国现存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4座五代木构建筑山西占了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更是高居全国第一。山西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具“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景区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是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历史文化知识和价值理解有限,没有讲解员的讲解,景点游览就会索然无味,就不能深刻领会景区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能把景区各个景点的历史、文化、建筑、雕塑、美学等方面内容娓娓道来,还能旁征博引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并能够察言观色充分调动游客的情绪,令游客沉溺其中,流连忘返。
长治长子县崇庆寺前临村落,平畴沃野,视野开阔;近瞰脚下白皮古松,龙姿凤冠,干白叶翠,绮丽苍劲;四周山岭围合,起伏错落;庙因山雄,山因庙显,人工天趣妙合自然,心境风景和谐相融。寺内彩塑华贵而庄重,建筑古雅而幽静,特别是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十八罗汉像,其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在修养与宗教思想方面,已达到了极其深入的境地。但是游客参观之后,只觉得这个地方挺好,但怎么个好法,又说不上来。如果游览时有讲解员张宇飞在旁,娓娓动听讲述崇庆寺的寺、塔、像的历史渊源、特征、美学价值,游客就会觉得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学、佛学、美学的洗礼,旅游获得感大大提升。
山西发展文化旅游,提高历史文化景区品质,需要素质高、规模大的讲解员队伍。一要壮大讲解员队伍。要统一规划,制定招引讲解员的政策和措施,吸引讲解员入驻山西各景区,满足游客景区游览的需求。二要全面提高讲解员综合素质。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政治意识,过硬的语言能力,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热忱的事业心和服务意识,还有必要掌握和熟悉天文地理、史料传记、宗教风俗等社会基本知识和语言学、经济学、文学、哲学等学科知识。这些能力不是简单就能具备,需要景区开展培训,并采取激励措施促进他们善于学习、乐于掌握。三要加强学习交流机制。讲解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向讲解工作开展好的景区取经,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的名胜古迹是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璀璨明珠,文旅讲解则可以让这颗明珠更加煜煜生辉。发展壮大讲解员队伍,对于发展山西旅游、宣传山西文化魅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宁)